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两个人身上。
内马尔骄傲地宣告:“这里有五万个球迷正在齐声高呼我的名字。”背景音中,“内马尔!内马尔!”的呼声恰恰应和着他的发言。然而C罗却挑起嘴角,大拇指一翘,比向看台:“不包括她。”镜头随即转向看台上的棕发美女,那是C罗的超模女友伊琳娜,她大方地给了男友一记飞吻,笑容粲然。
这情节几乎像是八卦小报杜撰,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耐克世界杯广告《胜者主宰》。在这长达4分钟的广告里,C罗、内马尔和伊琳娜还只是星空一隅—参与演出的明星多得吓人,包括鲁尼、皮尔洛和伊涅斯塔等十数人,客串的跨界明星还包括打篮球的科比、玩格斗的乔恩·琼斯和安德森·席尔瓦等人,甚至连“绿巨人”浩克都变身加盟,作为球队守门员进行扑救。
世界杯尚未到来,耐克便摆出如此盛大的巨星阵,其野心昭然若揭。这家体育用品公司早已在大多数运动项目中称王称霸,唯有足球始终是他们攻之不下的壁垒,而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便是他们夺取地盘的最好机会。
商战,一触即发。
最成功的队耐克要打擂,可究竟能不能成,还得看守擂人的本事。
在足球圈,这守擂的不是别人,正是耐克的死对头阿迪达斯。距离巴西世界杯开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阿迪达斯集团CEO赫尔伯特·海纳发话,说必须要守住该公司在足球领域的优势。“足球就是我们的DNA,”他说,“我们必须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在足球领域,我们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阿迪达斯自创始之初就着眼于足球;他们花钱请运动员穿其出品的球鞋,花钱请球队穿其出品的球衣,花钱请联赛使用其出品的球,如今,这些做法已经成为了行业规范。
自打1970年起,阿迪达斯就成为了国际足联(FIFA)的赞助商。去年,他们跟FIFA更将合约延长到了2030年。代价自是不菲:平均每个世界杯周期,阿迪达斯为此就要付出7000万美元。与此同时,阿迪达斯也赞助了欧足联(UEFA),所费只比FIFA略低。这样巨大的投入自然是看中了广大的足球市场,如今,阿迪达斯的足球类产品收入占比显著高于耐克,而在每一个“盛会之年”,比如2010年南非世界杯举办的年份,阿迪达斯的销量就会出现显著的增加。
“足球根植于我们公司之中,”马库斯·鲍曼说这个话的时候,正坐在阿迪-达斯勒体育场的看台木椅上。鲍曼小时候最崇拜的偶像是塞普·迈耶尔,那是德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门将,曾为德国1974年世界杯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在他20多岁的时候,鲍曼自己也在半职业联赛里踢过球,当然,他也是一名门将。那个时候,他家里收藏着迈耶尔的球衣和手套,统统都是阿迪达斯生产。“那个时候,”鲍曼说,“几乎所有东西都是阿迪达斯赞助。”他当时不曾幻想,在20多年之后,自己会成为阿迪达斯的足球主管。
对于阿迪达斯来说,2014年最完美的情况是怎样呢?“当然是德国夺得世界杯冠军,”鲍曼说。这个答案并不意外—作为一家德国公司,阿迪达斯从感情上来说就是站在德国这边的;而从专业角度来说,这家公司自打1954年瑞士世界杯开始就是德国国家队的官方赞助商,所以如果德国能够夺冠,对阿迪达斯自然好之又好。
是了,球队赞助从来都是体育用品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每届世界杯举办的前一年,阿迪达斯和耐克都会宣布,在世界杯上,又有哪些球队会穿着他们的球衣。这倒不是简单的数量之争:在今年的巴西世界杯上,将有10支球队穿着耐克球衣出场,而阿迪达斯只有9支,但现在并不能认为耐克就胜过了阿迪达斯。因为,比起单纯的“参与”来说,更重要的是“获胜”。鲍曼坦白地解释说,公司不仅希望能够赞助最终的胜利者—“三条杠又捧起了冠军奖杯”将是绝妙的赛事总结—而且更希望这个胜利者来自于一个富裕的国家,这样才能保证其民众有闲钱用来买球衣。
看看阿迪达斯的赞助名单,你就会发现,这个理念得到了极好地贯穿:德国、西班牙、阿根廷、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哥伦比亚、尼日利亚以及波黑,这里头至少有三支球队有争冠希望,另外还有两三支有望争夺八强甚至四强名额。其中,德国赢过三次世界杯冠军;西班牙市场虽然不大,经济现状也不怎么好,但作为卫冕冠军实力不容小觑;阿根廷是老牌劲旅这不用说;日本国家队的实力不弱,而且民众消费水平亦很高;还有哥伦比亚,目前他们的国家队排在FIFA第五位,而该国国内的中产阶级数量也在不断增长,鲍曼说,自打去年11月开始卖新款国家队球衣之后,没有哪个拉丁美洲国家比哥伦比亚的阿迪达斯球衣销量更出色。
然而,购买到国家队球衣的赞助权,却不等于买到了整个国家。比如说,阿迪达斯的Facebook足球页面在哥伦比亚有40万个“赞”,而耐克的页面却有100万;阿迪达斯赞助了墨西哥,在该国有90万个“赞”,但耐克有390万。这大概与两个公司截然不同的营销思路相关:阿迪达斯希望赞助有钱的赢家,而耐克的想法则简单粗暴多了,他们赞助最受欢迎的球队,比如巴西,比如英国,比如美国。巴西以外的这些球队未必真能在世界杯上有多好的表现,但他们球迷多,在社交媒体上的存在感强。
最闪耀的星说到存在感,不得不提的是耐克营销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砸钱签球星。
在篮球世界里,耐克的财大气粗已经无需多提。每一年NBA选秀尚未开始,耐克就会率先与一群待选新秀签订赞助合约,如此算下来,每年30个首轮秀里面,总有差不多20个投奔到耐克阵营。根据篮球专业媒体Hoopshype的统计,NBA现役球员中有284人穿的是耐克球鞋,而穿阿迪达斯的,却只有寥寥70个。
耐克在足球领域里远没有这么强势,但他们的阵容亦不弱:鲁尼、内马尔、厄齐尔……要打造一个顶级全明星阵容也是足够。更何况,他们还有C罗。
在C罗的俱乐部球队所在地马德里,耐克将几百年前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王宫Salón de Reinos租了下来。在国王曾经用来举行宴会的大厅里,耐克将自己的历史和辉煌都尽数搬到了这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德里已经取代耐克总部所在的俄勒冈,成为其足球部门的新心脏。2013年,在C罗赢得金球奖后,耐克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50名记者来到马德里,来看C罗的新鞋。
根据体育营销研究机构Repucom的最新报告,C罗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市场价值的球星。该报告评价:“C罗是赞助商的理想赞助对象,他对赞助公司的作用等同于他对球队的作用。C罗的全球知名度是他商业价值的最重要保障,他拥有8200万Facebook粉丝和2600万Twitter粉丝,他也是最受商家喜欢的赞助对象之一。”
与他相反的恰恰是阿迪达斯的当家球星梅西。作为一个身高不足170cm的矮个子,梅西在球场上的速度和技术都令对手胆寒,但是,在球场之外,他却缺乏C罗那样的闪耀度。他甚至没有Twitter账号。“梅西对家庭非常忠诚,而且对球队、对国家也极具奉献精神,”阿迪达斯足球营销总监汤姆·拉姆斯登说,“这是我们极其看重的特质。”
“耐克球星们都具有好莱坞明星一般的特质,”一位专门研究足球领域的营销顾问指出,“比如说C罗,他的巨星光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足球领域,而阿迪达斯的梅西则是一个更纯粹的足球球员。”
简单来说,阿迪达斯赞助球员,而耐克赞助名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耐克签下皮克更是神来之笔—自从跟拉丁情歌天后夏奇拉约会之后,皮克身价飙升,如今已经是世界上最具市场价值球星排行榜上的第三名。
球鞋的战争在黑措根奥拉赫的阿迪达斯总部的地下室里,机械腿永不疲倦地进行射门和蹬踏测试。一个名叫牛顿的机器人看起来有些可怜,他一个人在角落里走来走去,进行球衣的透气性和排汗测试。阿迪达斯将他们出品的9种国家队球衣排开,让参观者能够一眼分辨;而牛顿,当然是德国队球迷。
如果有记者要来采访,足球营销部的梅地亚斯·梅金和负责足球类创新产品的安东尼奥·泽亚会一起出现在牛顿身边,脚上穿着阿迪达斯的最新款足球鞋“Silos”。
在篮球领域,流行的是球星签名款球鞋;而在足球领域,耐克和阿迪达斯不会用球星冠名产品线,而是根据球星风格打造球鞋。阿迪达斯的门面当然是梅西,他在阿迪达斯有自己的配色组合,还有独特的M字Logo,但这里没有所谓的“梅西款”球鞋。他穿的是“Silos”的F50款,一款专门为速度型球员打造的轻型球鞋。
泽亚是美国人,出生在新泽西,在大学时代是足球校队的成员。“小孩子总是希望成为下一个齐达内、下一个贝克汉姆或者下一个梅西,”他说,“你要怎么做呢?你得先确认自己跟谁的风格最为相似。”泽亚和梅金会一起观看比赛录像,分析动作,跟球员和专业人士们进行讨论,以打造不同的“Silos”。泽亚以F50举例说:“当你看到穿着F50的球员时,我希望你能想,‘哦,这个家伙简直像穿了风火轮一样’。”
在这个夏天,阿迪达斯就指望着梅西的风格了。该公司将梅西拔高到了所有其他球员之上—他们好歹忍住了没用“上帝”来形容他,不过,一位公司高管还是称其为“半神”,跟雷神索尔一个级别。在阿迪达斯总部的走廊里,随处可见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其创始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的名言,而另一句则出自梅西之口。
不过,阿迪达斯深知,他们在足球领域的领先优势正在被耐克一点一点蚕食。CEO海纳给阿迪达斯制定了一个世界杯目标:球衣销量不低于四年前南非世界杯,而足球销量更要高于上届。之所以没有提球鞋,是因为海纳知道,他们将与耐克在这个领域上短兵相接。
耐克能有今日的发展,在四十多年前几乎不可想象。上世纪70年代,阿迪达斯几乎就是体育用品制造公司的代名词,所以,当那个叫菲尔·奈特的人在俄勒冈尝试着售卖日本产的跑鞋时,他遭受了铺天盖地的嘲笑。
如今奈特是耐克的董事长,而耐克已经在球鞋的销量上超越了阿迪达斯,包括在对手老家德国的销量。这是因为耐克比阿迪达斯的球鞋更好吗?还是他们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耐克足部运动装备负责人菲尔·麦卡特尼说,他的工作其实很简单:看数据,看比赛录像,跟球员和专业人士聊天,跟孩子们谈话—跟阿迪达斯的梅金和泽亚毫无区别。
负责耐克品牌管理的爱德华也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在谈论起耐克的成功秘诀时,他讲了很多“故事”,并一再强调要“与消费者沟通”。这乍一听上去像是泛泛的套话,然而仔细一下,你会发现,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大实话。
被改变的历史根本的区别,在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营销理念迥然相异。阿迪达斯讲究现实主义,他们赞助FIFA和UEFA、赞助世界上最大的赛事、赞助最可能夺冠的球队、赞助球场表现最出色的球星,这一切,都让他们的努力实实在在获得回报;然而,耐克却使出避实就虚之计,他们不同阿迪达斯正面在这些专业领域上抗衡,转而在自己最擅长的营销上下工夫。
阿迪达斯赞助球员和球队,并期望他们获得胜利。耐克亦是如此,但并不需要完全指望他们赞助的球员和球队在现实中获胜。2008年,耐克就曾推出过一则广告,主角是一个年轻球员,他从一个荷兰地方联赛来到英超豪门阿森纳踢球。然而这个球员并未在广告中出镜,你只会从他的视角,看到C罗和鲁尼跑过来拼抢争球,看到越来越多的漂亮女孩子出现在周围,看到阿森纳队友们露出笑容,到最后,走上世界上最大的舞台,周围是他在荷兰国家队的队友。
“足球这项运动不是由某个球星或者某个球队而定义的,”麦卡特尼说,“它由一个又一个的关键时刻组成。”而耐克就是要在虚拟中创建这样的关键时刻。文章最开头提到的“胜者主宰”广告亦是如此,耐克将一群踢球的小孩投射到现实巨星和超级英雄身上,打造出无与伦比的梦幻记忆—当虚拟如此精彩,谁还记得现实?
耐克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根据视频网站YouTube的统计,在2014年4月,耐克的“胜者为王”广告成为了当月最红视频广告,虽然它在4月25日才上线,但不到一周时间,已经获得了将近5000万的观看数,是第二名德芙广告的两倍还多。不仅如此,耐克的上一款世界杯广告“搏上一切”也排在第六位,刚好高于阿迪达斯的世界杯主打广告。
足球世界杯像这个世界一样,正在被互联网所改变。对于这届世界杯,耐克和阿迪达斯都显著增加了对社交媒体的广告投入,阿迪达斯的互联网广告预算甚至第一次高于了电视广告预算。然而,耐克依赖自己强大的巨星阵容打造出豪华的虚拟现实,他们的广告实现了病毒式传播,对观众的洗脑程度是阿迪达斯所无法企及的。
在耐克的马德里展会上,他们放了一组大罗纳尔多的照片,2002年,他在世界杯决赛里梅开二度,帮助巴西战胜德国而夺冠。在这种照片下面,放着的是他在那场比赛中穿过的球鞋,以及一个签了名的耐克足球。任何不明真相的人来看,都会以为这颗球就是当年的比赛用球,尽管事实上那年世界杯使用的是阿迪达斯出品的“飞火流星”球。
你看,只需要12年, 就可以假装你曾经赞助过世界杯。那么,为什么还要为世界杯赞助花钱呢?或许这就是阿迪达斯目前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南都周刊2014年20期
南都周刊的其它文章父亲和我在世界的市场走走停停不撒嘴是王八的唯一出路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灰姑娘的原型古代裸官的正面与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