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草原深处
要举办一场排球赛
中国女排原总教练
郎平
也要赶来助阵!
郎平教练
在视频里对草原上打排球伙伴们说
看了你们的视频
我简直被震撼到了
你们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
真的没想到
在咱们祖国北方的草原上
有你们这样一群热爱排球
充满活力的农牧民小可爱们
把郎平教练震撼到的
“小可爱们”
就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
在这个常驻人口不足8000人的小镇
有超过5000人
直接参与排球运动
固定的排球队有49支之多
农闲“约球”
已经成为当地牧民的共识
他们甚至愿意驱车上百公里
来打球
农牧民们在昂素镇巴彦希里嘎查的排球场上打球
#01
因为热爱
这里的“排球热”
源自一位58岁的牧民
马·呼格吉拉图
呼格吉拉图在排球馆中训练
40多年前,马·呼格吉拉图上小学,学校里有一支校园排球队,他经常去看比赛,就是从那时起在他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排球梦”。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小学毕业后马·呼格吉拉图不得不回家从事农牧生产,“排球梦”搁浅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牧区少有电视,马·呼格吉拉图通过报纸看到:在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夺冠。这是我国竞技体育集体球类项目 首次获得世界冠军。在这场比赛中,郎平的勇猛扣球震惊世界,中国“铁榔头”的称号由此诞生。
1981年11月16日
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
以七战七胜的成绩荣获冠军
之后中国女排连续获得多场世界级排球赛事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女排队伍。女排精神让马·呼格吉拉图为之振奋,藏在心底的那个“排球梦”,再次被唤醒。
马·呼格吉拉图50岁那年,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高了,生活条件好了,空闲时间多了,马·呼格吉拉图就和牧民邻居们建议一起玩儿排球,他在自家门前的碴子地里拉起了排球网,6户牧民9名队员组建了最初的“好邻居”排球队。
农牧民们在室外练习排球
草原上牧民们居住分散,有了村排以后,大家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好,体质明显增强,久而久之,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呼格吉拉图又给排球场地铺了砖地、铺了草坪,2020年他自筹资金建成了草原上第一个室内排球馆。
呼格吉拉图自筹资金建起的排球馆
室内排球馆建好后,几乎每晚爆满,不知不觉中,“打排球”成了牧民们结束一天劳作后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
昂素镇路边的排球墙绘
#02
全力支持
为了更好满足农牧民打排球的热切需求,昂素镇将排球运动场地建设列入惠民项目,成立工作专班,通过“集体投资+自筹资金”的方式新建了一批彩钢室内排球场馆,并按照“公益性”原则运营。
截至目前
全镇共有排球场地24处
室内排球馆5处
场地总面积7000余平方米
19个嘎查、社区
农牧民排球体育场地覆盖率达90%
保证每个嘎查村、社区
基本拥有1座排球场地
昂素镇以嘎查村、社区为主体,不间断举办农牧民排球比赛,平均每年举办各种规模的排球比赛400余场,参与农牧民达3500余人次。
农牧民冬季排球赛现场
#03
打响品牌
昂素镇不定期举办
邀请赛、邻居赛、挑战赛、同学赛
等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
定期举办春季、冬季大型排球联赛
形成了
“日日有比赛、月月有赛事、季季有活动”
的浓厚氛围
2022年8月、2023年8月
先后在毛盖图社区举办
首届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排球文化艺术节
“蒙陕甘宁晋”五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
吸引了全旗46支队伍
415名排球爱好者
和周边五省区87支队伍
851名农牧民积极响应、踊跃参赛
近万人现场观赛
首届“蒙陕甘宁晋”五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现场
鄂托克前旗农牧民排球队和三亚吉阳区排球协会
友谊赛
贵州村超与鄂尔多斯草原村排
“超级星期六”友谊赛
在享受民间竞技体育魅力的同时,昂素镇也形成了地方特色体育品牌赛事“排球特色小镇”成功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乡风文明典型案例。
昂素镇开发了一批文创产品,打造了符合特色、贴合实际的排球运动吉祥物“朝宝”,让排球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塑造了“排球特色小镇”亮眼IP。
昂素镇排球文化展厅
文创产品“朝宝”
依托“排球特色小镇”品牌效应,昂素镇全力发展“体育+”新业态,推进牧、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在排球赛场周边设立“后备箱”小集市,将农畜产品设为比赛优胜奖品,带动羊肉、传统奶制品、风干肉、蒙古刺绣等特色产品销量迅速增长,实现赛事“流量”变发展“增量”,全镇农牧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万元。
7月18日
鄂尔多斯草原村排
暨沿黄九省区农牧民排球邀请赛
即将开赛
郎平教练
正是为这场比赛来助阵
呼格吉拉图和小镇上
热爱排球的“小可爱们”
终于能见到心中的“排球英雄”了
郎平教练:
打了一辈子排球的我
很想到草原
亲身体验排球带来的自由和激情
那咱们草原上见
一起嗨起来!
原标题:《一场草原小镇排球赛,为何引来了“铁榔头”?》
阅读原文